远看群山环绕,近看绿树成荫,座座新房宽敞明亮,户户小院清爽别致,水泥路、自来水通村到户,卫生厕所功能齐全——这是湘西农村今日的模样。
路坑坑洼洼,垃圾随处可见,老百姓住的是破旧的木板房、用的臭气熏天的老茅坑——这是湘西深山农村昔日的样子。
地处武陵腹地的湘西,有着美得让人心醉的绝美山水,有着数千年苗族土家族的绚烂文明,但也有着令人心痛的落后乡村。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湘西州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8县市中有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1个是省级贫困县,全州2015年共有贫困村1200个,经济基础薄、人居环境差,资本“进不来”,山货“出不去”,怎么拔穷根、奔小康?
紧跟国家战略部署,着眼当地生态优势,湘西州委、州政府吹响了“美丽湘西”建设号角。从城乡同建同治到启动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再到创建100个最美乡村……在农村这个“美丽湘西”建设的“主战场”,掀起了一场从颜值到气质的全面变革。村村寨寨生态更秀美了、环境更优美了、民风更淳美了、社会更和美了,百个美丽乡村更加美出了品牌、美出了特色。
当神秘湘西撩开面纱,域外游客一片惊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融得进时代,这就是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叹环境之美
林在村中,村在画里
金秋时节,走进永顺县高坪乡场坪村,五彩斑斓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干干净净的水泥村道,错落有致的独栋楼房,意趣盎然的农家小院,坐落在花团锦簇之间;猕猴桃褐、稻谷黄、葡萄紫、桃花红等多种颜色装点的墙面,绘出了场坪人的劳动场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路边是清新的野菊,庭院里是明艳的蔷薇,不远处还有大片大片的玫瑰园、猕猴桃园……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行至后溶水库,只见青山环绕,碧波荡漾,野鸭、野鸳鸯在湖中尽情嬉戏,五彩的环湖游道、别致的凉亭小桥点缀其中……好一个大自然怀抱里的生态公园!
“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场坪建起了多彩村庄,发展起多彩产业,美丽指数、幸福指数双双提升。”高坪乡党委书记邓发明兴奋地说,“目前,村里正在打造后溶田园综合体,待明年春天再来,场坪将成为休闲旅游、康养娱乐的更好去处。”
美丽的不止场坪。
在泸溪县浦市镇浦溪村,执政者们巧用资源引入恒湘园林公司,建起苗木产业园,又借势打造村里绿化景观,绘就了一幅“林在村中,村在画里”的美丽画卷。
在凤凰县麻冲乡竹山苗寨,“美丽工程”让乡村“旧貌换新颜”。绿色山林中重重叠叠的特色民居、“竹山乡居”高端度假民宿、竹山无边界温泉泳池……将舒适生活与民俗风情完美融合,造就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还有吉首、保靖、花垣、龙山、古丈……在湘西农村,我们一路走访,一路惊叹——叹环境之美,叹乡村之变。
据湘西州委办二级巡视员、湘西州美丽湘西办主任杨清英介绍,自创建美丽乡村以来,湘西州全面推进乡村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提质、人居环境美化、特色民居保护、产业富民强村、乡风文明培育六大行动,大力开展“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工程,积极完成“农户旱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农村黑臭水体、农村危房、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五个清零”,“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违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治一提升”的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全州已完成改厕20多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建成运营196个乡镇垃圾焚烧炉;8个全国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7个,153个污水治理任务村全面推进,24处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开展特色民居保护整治,创建保护整治示范村(镇、街区)63个,依法依规拆除空心房、危房3332栋,整治乱堆乱放等乱象10500余处,村庄公共区域绿化美化20余万平方米。
悬崖上、峡谷中、小河旁、高山上……村村寨寨脱去了破旧的外衣,穿上了靓丽的新装,绽放出湘西农村独有的熠熠光彩。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三年行动中,湘西州共完成创建最美村19个、精品村303个、示范村600个,美丽乡村起步村实现全覆盖。永顺县场坪村、司城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凤凰菖蒲塘村、泸溪县浦溪村、花垣县十八洞村等40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目前全省14个市州的41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占据近1/10。
叹产业之美
青山是宝,文化鎏金
从吉首向北行驶8.5公里,来到“钢火烧龙”传承地——马颈坳镇榔木村。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地群众每逢正月十五都会举行隆重的“烧龙”仪式,成就了当时最美的“夜景”。而今天,榔木村利用乡村生态优势打造新的“夜景观”,舞出不一样的“夜经济”。
一片片莲叶田田的荷塘沁人心脾,鸟语花香的动植物观光园逸趣横生,太空鱼、小龙虾垂钓为城里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乡村休闲体验……曲径通幽的荷塘小道上,一盏盏油灯式路灯依次排列,营造朦朦胧胧迷人夜景。在连绵起伏的山头上,或新种下或绿满山坡的“茶海”层层叠叠,村里规划的湘西黄金茶博览园已初具雏形。
“过去榔木村种椪柑,现在我们抓住创建美丽乡村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茶叶产业。”榔木村村支书石文峰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榔木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转型化、农业精品化、农业工业化“三化”,实现“三园”——远看大茶园,近看大花园,实际是农村与城市人的乐园。
“趁势而上”的不止榔木村。
生态和文化是湘西最美的底色,也是湘西最大的底气。如何借力生态与文化,推动湘西新一轮发展?
湘西州委、州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湘西的意见》中提出“着力打造生态秀美、环境优美、民风淳美、社会和美的靓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为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打下坚实基础”。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把湘西州打造成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武陵胜境。”
湘西各地在打造美丽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文化,不断放大湘西的“美丽效应”——
土家原始古村落永顺县洞坎村抓住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洞坎”“生态洞坎”“魅力洞坎”,建成全省最大的“竹梅山寨”,绘出一幅“竹在林中生、梅在竹中留、鸟在梅间鸣、人在画中游”的生动图景,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集体经济实现井喷。
峒河之畔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吉首市矮寨坪朗村,珍视天地与先人的馈赠,成立了湘西苗族鼓舞传习所,打造出“坪朗豆腐”这一传统美食名片,在延续古朴和谐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吸引着游客朋友纷至沓来。
还有泸溪县武溪镇黑塘村三产联动,打造“狮子山下葡萄沟”;保靖县吕洞山镇吕洞村以“化石级”古苗寨的独特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名片……在这场“美丽行动”中,湘西自治州100个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字、彰显文化特色、展露出独有的民俗风情。
青山变宝,文化鎏金。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湘西旅游经济的一支劲旅,成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叹生活之美
融得进时代,留得住乡愁
潘建军是龙山县里耶镇自生桥村村民,过去常在外打工。今年,趁着八面山大力开发旅游的契机,他回乡开起了民宿,旺季时月收入有一二万。“现在家乡美了,出行、生活都方便了,在家创业比在外面打工强!”潘建军笑呵呵地说。
自生桥村所在的八面山,海拔1400多米,是“湘西屋脊”。山上风光旖旎,草场、云山、雾海、奇峰、绝壁等各种景色应接不暇,有“空中草原”之美誉。但在过去,由于四面悬崖,上山仅有一条烂路,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
近年来,乘着美丽湘西建设东风,山上的四个行政村逐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自生桥村危房全部改造,85%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水泥路通村入户,垃圾每天有专人清扫,乡村面貌大变样。今年,政府又大力开发八面山旅游,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建设。人气旺起来了,村民们趁势发展民宿和养殖。放养的牛羊土猪供不应求,毛猪价格涨到28元/斤。民宿一到旺季双休日就订不到房,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旅游红利”。
“八面山过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以后必定是‘天下谁人不识君’。”湘西州烟草专卖局扶贫队员、云顶村第一书记张向阳说起八面山,满是自豪。3年前,他刚到这里扶贫时,家家户户住着破烂的木板房,冬天透风,雨天漏水。多亏各级各部门支持,张向阳带着大家一步步发展起乡村旅游,村民们有的养猪、有的种菜、有的办民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如今,各家各户新房砌起来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再看看风景如画的“云顶之巅”、妙趣横生的房车营地、星空帐篷、正在建设的环崖游道、在泥巴里自在奔跑的生态黑猪……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村子发展的蓬勃朝气。
来这里休闲旅游的吉首市民彭先生感叹:“住在这里,吃的是‘仙猪’肉,喝的是矿泉水,赏的是云海日出绝色美景,呼吸一口都是负氧离子。羡慕村里人,天天过这样的神仙日子!”
日子美的不止是八面山。这些年,湘西州融合推进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为湘西农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没水,七天不洗一个澡,现在干完农活冲个热水澡,别提多舒服了。”凤凰腊尔山上的改厕工程,把困扰村民们多年的洗澡问题一并解决了。以前过年回家只愿住宾馆的年轻人,现在高高兴兴住家里,真正“团了圆”。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凭本事吃饭。”腊尔山镇夯卡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告别了烂路、危房,住进了风景如画的同福苗寨。贫困户在周边猕猴桃、黄桃产业园和旅游公司打工,闲置的安置房还可出租给旅游公司做民宿,收入稳定,生活安定。
“过去围着家门口一亩三分地‘打转转’,现在走上‘网路’看世界。”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生成的美丽风景、美丽产业,不少年轻人留在村里做电商直播,把土货和风景轻松卖到全国各地……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过乡里人生活,让城里人羡慕”——“美丽湘西”的神奇魔术正一点点改变着乡村的面貌、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在湘西群山中,美丽在滋长,希望在升腾。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告别贫困的湘西农村,向着富裕、开放、幸福的新农村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