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溪州云>> 学习参考>>正文内容

以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政治建设

龚曦

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事关高校办学方向,事关高校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事关高校能否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0年工作要点指出,有的高校在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还存在着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全面推进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红色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应以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强化红色思想领航,坚定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政治信仰是夯实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

一是发掘红色基因。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开展“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筑牢信仰之基;二是用好红色文化成果。突出教学一课堂、激活实践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聚集红色文化资源,建好红色精神家园;三是不断增强党员群众的红色文化自信自觉。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起来的学习体系、学习载体、学习制度,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把稳思想之舵。

——强化红色精神熏陶,坚持党对高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

红色精神不仅为中国共产党获得意识形态领导权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强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力武器。

一是构建红色“语境”,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集聚“红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微博、“中国红色旅游网”网站等媒介资源,增强政治认同牵引力。把好校内报告会、讲座论坛、沙龙等申报关,把好校内各类新媒体及出版物的政治关,强化政治认同保障力。加快与5G等新技术融合,强化红色精神传播的体验感、场景感,提升政治认同感召力;二是营造红色“语场”,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通过课堂主渠道,实现红色精神丰富内涵与“金课”建设有机融合。协同实践主阵地,组织师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统筹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育人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强化红色实践锤炼,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政治能力。

红色文化倡导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可涵养高校党组织及广大师生的政治情怀、政治自觉,进而在实践中提高政治能力。

一是注重“红色锻炼”。鼓励高校就近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接,联合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党员干部红色文化传播讲习所、志愿服务队,在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地设立党员先锋岗,创新设计党团理论精品宣讲路线、红色骑行路线,为“红色锻炼”打造平台;二是组建“红色军团”。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支持党员干部争当新时代“网络红军”、红色“网红”,大力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并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三是激发“红色活力”。探索依托红色文化教研室、重大项目组、创新团队、社团组织、科研平台等建立师生党支部,着力提升支部活力、政治引导力。

——强化红色气质彰显,净化高校党组织的政治生态。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红色气质,高校党组织应在政治建设中彰显这一气质。

一是严明红色底线,严肃政治生活。继承红色文化中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传家宝”,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清除“圈子文化”,让党组织生活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二是亮明红色身份,发挥示范效应。推动高校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以红色正气引领全体师生,防范政治风险;三是厚植红色沃土,净化政治生态。丰富校园红色景观,推出红色文化、党建工作主题展,引领师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组织红色主题征文、红色歌曲竞演、红色故事征集、红色文创设计等活动,推进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高校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